找到相关内容435篇,用时8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般若摄颂浅释 第四课

    自性的方式来存在,这就是所谓的般若。大家还应了知,通过修行般若法门能遣除让一切众生漂泊在轮回中的实执。而菩萨只要修行般若波罗蜜,就将得到勇行三摩地等诸多三摩地;其相续也会变得极为寂静,不会像地地道道...般若波罗蜜。在《维摩诘所说经》中,不眴菩萨这样说:“受不受为二,若法不受则不可得。以不可得故,无取无舍、无作无行,是为入不二法门。” 可是,很多人连因果正见都还没有建立起来,那想通达这样的道...

    索达吉堪布 译讲

    |般若|般若摄颂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0/01/08301995981.html
  •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非台颂解(十一)

    以无所得故。菩提萨埵。依般若波罗蜜故。心无挂碍。 无修无证无所得 有相有为有尽时 菩提萨埵悟斯理 依据般若彼岸齐 心无挂碍离报障 性具真空泯言思 寄语来贤求诸己 头上安头最愚痴...而无证,无证而证。什么叫证而无证呢?你证得这个果,不要执着证果,不要有这种执著才是真正得到究竟涅槃,所以无所得是本经的宗旨。 菩提萨埵,依般若波罗蜜故,心无挂碍。菩提萨埵就是菩萨,他依照般若波罗蜜...

    宣化上人讲述

    |心经|非台颂解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6/2152084600.html
  • 佛教“福慧双修”的启示

    是力所不逮的。   其次,“福慧双修”有先有后。就世间与出世间的福慧而言,应是“世间”为先。《大般若经》中认为,如果一个人世间福慧不够,那么出世间的福慧更是无法企及的,更无法领略佛法般若的真实意义:“有愚痴人为魔所使,未种善根,福慧薄劣,……自于般若波罗蜜,不能听闻乃至演说。”故佛教有“修道资粮”一说,因为世间的“福慧”是成就出世间“道业”的必要条件与基础。这就提醒我们,如果只是志存“超越”、...

    张云江

    |福慧|命运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1/07310920431.html
  • 佛菩萨关于大乘精进行的教言

    的所有智慧,又较此功德超胜一百倍;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都具有布施波罗蜜的智慧,又不如一位大菩萨所获净戒波罗蜜的智慧。如此一直类比到般若波罗蜜。   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都具有六波罗蜜的智慧,...精进波罗蜜。应发如是大心:我已见到佛身的无量福德聚,我也誓证佛果无边功德,为此勤行精进、不顾惜身命。为利一切有情,纵然要在无量劫中感受恶趣大苦,我也心无忧悔,愿让一切众生都圆满成就六波罗蜜,得成无上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讲授

    精进|精进波罗密|修行|无常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1/23014934098.html
  • 20世纪德国的佛教

    60年代伊始,梅色札发表了《关于普鲁士国家图书馆藏德格版〈丹珠尔〉》,以后又发表了《伯尔尼历史博物馆馆藏藏笔者般若波罗蜜文献》和《密教学密教史论文集》。1962年施林格夫写出了2卷本的《佛教》,这是从...含经》,将大乘佛典《金刚针》译成德文。有的还通汉文、藏文等,如瓦勒泽尔就根据汉藏两种文字的《中论》,进行对比后,译成德文,又写作了《早期的佛教哲学基础》(1904)。以后又发表了卷本的《佛教哲学及其...

    黄夏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55944820.html
  • 佛教“福慧双修”的启示

    无法领略佛法般若的真实意义:“有愚痴人为魔所使,未种善根,福慧薄劣,......自于般若波罗蜜,不能听闻乃至演说。”故佛教有“修道资粮”一说,因为世间的“福慧”是成就出世间“道业”的必要条件与基础。这...度”之说: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(智慧),“六度”针对的是不同方面,但其顺序却是不容紊乱的,即先由“布施”、“持戒”入手“修行”。盖“布施”、“持戒”通乎“世间”、“出世间”,前者是一种“...

    张云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03746627.html
  • 一乘顿教与和谐社会

    源,必须如法修持,破除我执、法执,令净赖耶识,实证般若波罗密境界;转无常为永恒,即肉身而法身,灵明自在,“纵遇锋刀常坦坦,假饶毒药也闲闲”(《证道歌》)。《心经》云:“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故,心无罣碍;无罣碍故,无有恐怖,远离颠倒梦想,究竟涅槃。”以上所说,即是彼岸境界。  世间法与出世间法密不可分,此密意须要联系般若来理解。何故名般若波罗蜜?冯达庵大阿阇黎答:“般若义为慧,谓以此慧力应用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1147912.html
  • 溶入一体世界:体证《心经》——解脱道与菩萨道的结合之二

    诸佛,依般若波罗蜜故,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故知般若波罗蜜,是大神咒,是大明咒,是无上咒,是无等等咒,能除一切苦,真实不虚,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。即说咒曰:揭谛揭谛,波罗揭谛,波罗僧揭谛,菩提萨婆诃...很深、很深。能游虚空三昧即是常游毕竟空。◎真正体证到空三昧,就是已远离颠倒梦想(无想、无愿)而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(若依文解字,则易成负面取角。)五 附录《心经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,行深般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42948515.html
  • 读《金刚经》的笔记——第四节 关于大乘《般若经》的概说

    例如龙树菩萨的《大智度论》卷七十二中说:“般若波罗蜜中,或时分别诸法空是浅,或是说世间法即同涅槃是深。色等诸法,即是佛法。”也就是说,观察诸法之性是空仍是浅义,肯定世间诸法即同于寂灭的涅槃,才是深义;...,见第三节。关于杂部其它十会就不再赘述。“般若波罗蜜”,意即“通过智慧到达彼岸”。全部《大般若经》主要是在说明世俗及其面对的一切现象,均属因缘和合、假而不实,惟有通过“般若”对世俗真相的认识,才能...

    曲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3050093.html
  • 关于“末法时期”

    涅槃太久了,他的法已渡不了人了,这其实是对佛学的一种无知。   真正的佛法是胜义“般若波罗蜜”,一切诸佛皆由此出,这是无灭无增减的本来。世俗谛的佛法是缘起和方便的产物,它从产生、流变到消亡,在...也是中国“夜不掩户,路遗不拾“的时候,那时候社会风气较好。   像法时期——像即佛像,是以佛像、佛经等来表正法(相似于正法)。人们根基较为纯正,修道证果者相对较,但佛法已经慢慢开始分化、流变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33754449.html